中国农民问题
读苏联《政治经济学教科书》批注与谈话
(一九五九年十二月-一九六○年二月)
背景
毛泽东同志读苏联《政治经济学教科书》的系列批注与谈话,被称为“社会主义时期的《资本论》”。
在这部著作中,毛泽东同志以教科书原文为根据,通过一系列谈话和评论,真正地回答了“什么是社会主义、怎样建设社会主义”这个根本问题,指导意义相当巨大。
补充
九、中国农民问题
我国土地改革后,土地不值钱,农民不敢“冒尖”。有的同志曾经认为这种情况不好,其实经过阶级斗争,搞臭了地主、富农,农民以穷为荣,以富为耻,这是一种好现象,这说明贫农在政治上已经压倒了富农,而树立了自己在农村中的优势。
教科书中说“中农成了农业中的中心人物”(339页),这个说法不好。把中农吹成中心人物,捧到天上去,不敢得罪他们,会使过去的贫农脸上无光,其结果必然导致富裕中农掌握农村的领导权。
书中对于中农没有分析,我们把中农分成上中农、下中农,其中还有新、老之别,新的又比老的好些。历次运动经验证明:贫农、新下中农、老下中农三部分人政治态度较好,拥护人民公社的是他们,在上中农、富裕中农中,一部份人拥护人民公社,一部分人反对人民公社。
河北省的材料,全省共有四万多个生产队,其中50%完全拥护公社,没有动摇;35%的队基本拥护,在个别问题上有意见或者动摇;有15%的队或者反对,或者发生严重动摇。这些队所以发生严重动摇和反对,主要的原因是这些队的领导权被掌握在富裕中农手里,甚至掌握在坏分子手里。在这次两条道路斗争的教育中,这些队要展开辩论,首先要改变领导,可见对中农要进行分析。农村的领导权掌握在谁手里,对农村发展的方向关系极大。
339页中说:“从富农那里没收来交给贫农和中农的土地”。政府没收,然后政府把土地交给农民来分,这是一种恩赐观点,不搞阶级斗争,不搞群众运动。这种观点实质上是一种右倾观点。我们的办法是依靠贫农,联合大多数中农(下中农)向地主阶级夺取土地,党起引导作用,反对包办代替,并且有一套具体的作法,那就是访贫问苦,物色积极分子,扎根串联,团结核心,进行诉苦,组织阶级队伍,展开阶级斗争。
书上说(340页):“中农按其本性说来是两重性的。”对这问题也要作具体分析。贫农,下中农、上中农、富裕中农一方面都是劳动者,一方面又都是私有者,但是作为私有者来说,他们的私有观念是各不相同的。贫农、下中农可以说是半私有者,他们的私有观点比较容易改变,上中农和富裕中衣的私有观念就此较浓厚,历来他们对于合作化有抵触。
猜你想看